close




 

金銀花是忍冬科常綠纏繞藤本忍冬的花蕾。因其花“初開時花色俱白,二三日後花色變得金黃,黃白相映,故呼金銀花。”金銀花清香飄逸,沁人心脾,是人們喜愛的觀賞植物,也是一種常用中藥。

金銀花,又名忍冬、銀花、雙花等,自古被譽為清熱解毒的良藥。它性甘寒氣芳香,甘寒清熱而不傷胃,芳香透達又可祛邪。金銀花既能宣散風熱,還善清解血毒,用於各種熱性病,如身熱、發疹、發斑、熱毒瘡癰、咽喉腫痛等證,均效果顯著。藥理研究表明,金銀花中的有效成分主要有三方面作用:

一是抗菌及抗病毒。即對金黃色葡萄球菌、溶血性鏈球菌、痢疾桿菌、傷寒桿菌、腦膜炎雙球菌、肺炎雙球菌、綠膿桿菌以及流感病毒等都有明顯抑制作用。

二是有增強免疫的功能。金銀花能促進淋巴細胞轉化,增強白細胞的吞噬功能。

三是抗炎、解熱。金銀花能促進腎上腺皮質激素的釋放,對炎症有明顯抑制作用。

金銀花飲片大致可分為生藥、炒藥、炭藥3種。這3種製品的性味和功效有差別,在應用上也各有擅長。

生藥是把鮮品金銀花經過日曬、陰乾或烘烤等方法而獲得的幹品,也指鮮品金銀花。生藥味甘微苦,性寒,善清解上焦和肌表之毒邪。可用于溫病初期,常與連翹、薄荷、淡豆豉、荊芥等同用,以加強疏散清熱之力。主要用於溫病初起發熱,微惡風寒,口微渴者,代表方如“銀翹散”。還可用於癰疽疔毒,金銀花自古有“瘍科之聖藥”之稱。常與蒲公英、紫花地丁、野菊花等合用,能增強解毒消腫作用。對於癰疽癤毒,紅腫疼痛,無論潰膿還是未潰膿者,使用金銀花(用量宜重)均能起到極佳效果。代表方有“五味消毒飲”等。

炒藥炒藥是把金銀花置鍋內,用文火將花炒至深黃色為度。炒藥味甘微苦,性寒偏平,其清熱解毒之功善走中焦和氣分,多用於溫病中期。常與黃芩、石膏、蘆根、竹茹、梔子等同用,具有清解內毒、透邪外出、和胃止嘔作用。可用于邪熱內盛而出現發熱煩躁、胸膈痞悶、口渴幹嘔、舌紅苔燥及脈象洪數等。

炭藥是用武火清炒(但火力不宜過大),將銀花炒至焦黃或焦黑,貯存備用。炭藥味甘微苦澀,性微寒,重在清解下焦及血分之熱毒。主要用於痢疾。如赤痢,因濕熱內蘊、胃不消導等所致腸絡損傷而出現的腹痛、下痢膿血、肛門灼熱、裏急後重、舌苔黃膩等證。銀花炭常與黃連、木香、赤芍、馬齒莧、蒲公英等合用,可起到清腸解毒、活血化滯之功。又如疫毒痢,因毒鬁過盛,疫毒深滯腸胃,侵入營血所致。特點是發病急,病情重。如突然出現高熱、寒戰、煩渴、腹痛急劇,痢下膿血黏稠,次數頻多,噁心嘔吐,甚至神昏譫語等危重證候。類似於“中毒性痢疾”。銀花炭可與地黃、赤芍、丹皮、黃連、黃柏、白頭翁等合用。具有清營護陰、涼血止痢的作用。

金銀花常規用量:生藥10~30克,炒藥10~20克,炭藥10~15克。注意:治療瘡瘍膿腫者宜重用金銀花,劑量為60~90克。

 

【性味歸經】 甘,寒。歸肺、心、胃經。

【功效】 清熱解毒,疏散風熱。

【主治】

  1. 用於癰腫疔瘡。本品甘寒,清熱解毒,散癰消腫,為治一切癰腫疔瘡陽證的要藥。治療癰瘡初起紅熱腫痛者,可單用本品煎服,或用渣敷患處,亦可與皂角刺、穿山甲、白芷配伍,如仙方活命飲;如用於疔瘡腫毒,紅腫熱痛,堅硬根深者,常與紫花地丁、蒲公英、野菊花同用,如五味消毒飲;如用於腸癰腹痛者,常與當歸、地榆、黃芩配伍,如清腸飲;若用於肺癰咳吐膿血者,常與魚腥草、蘆根、桃仁等同用,以清肺排膿。
  2. 用於外感風熱,溫病初起。本品甘寒,芳香疏散,善散肺經熱邪,清心胃熱毒。常與連翹、薄荷、牛蒡子等同用,如銀翹散;若熱入營血,舌絳神昏,心煩少寐者,常與生地、黃連等配伍,如清營湯,本品有透營轉氣之功。
  3. 用於熱毒血痢。本品甘寒,有清熱解毒,涼血,止痢之效。故常用於熱毒血痢便膿血者。單用濃煎即可奏效。亦可與黃芩、黃連、白頭翁等藥同用,以增強止痢效果。此外,金銀花加水蒸餾可製成金銀花露,有清熱解暑的作用,可用於暑熱煩渴,咽喉腫痛,以及小兒熱瘡、痱子等症。

【文獻別錄】

  1. 《本草拾遺》:「主熱毒、血痢、水痢,濃煎服之。」
  2. 《本草綱目》:「一切風濕氣,及諸腫毒、癰疽疥癬、楊梅諸惡瘡。散熱解毒。」

【用法用量】

煎服,10~15g。

【注意禁忌】

脾胃虛寒及氣虛瘡瘍膿清者忌用。

【現代藥理】

本品含環己六醇、黃酮類、肌醇、皂甙、鞣質等。葉含黃醇素、鞣質。莖含皂甙等。

  • 本品具有廣譜抗菌作用,對金黃色葡萄球菌、痢疾桿菌等致病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,對鉤端螺旋體、流感病毒及致病黴菌等多種病原微生物亦有抑制作用;
  • 有明顯抗炎及解熱作用;
  • 金銀花的水及酒浸液對肉瘤180及艾氏腹水瘤有明顯的細胞毒作用。
  • 本品有一定降低膽固醇作用。

【附藥說明】

忍冬藤:為忍冬的莖葉,又名銀花藤。秋冬劑取帶葉的嫩枝,曬乾,生用。其性味功效與金銀花相似,故可做金銀花的代用品。其解毒作用不及金銀花,但本品又有通經絡的作用,可消除經絡的風熱而止痛,故常用於風濕熱痹,關節紅腫熱痛,屈伸不利等症。煎服,15~30g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鈺苹 的頭像
    鈺苹

    鈺苹小蘋果∞的第二人生

    鈺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